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院士论剑“智慧城市” 两大难题待破解
2015-10-14 17:09:00 来源:企业观察报

 

  导读:中国经济转型期,建设智慧城市渐成风潮,也正在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转型期,建设智慧城市渐成风潮,也正在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对此,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曾表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

  不过,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在中国,热产业尤须冷思考,以避免大干快上背后的诸多隐患。

  为此,9月22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发起了“2015中国(北京)智慧城市院士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张履谦、毛二可、钟山、周立伟、姜景山、陈鲸、费爱国8名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及相关单位领导展开“互联网+智慧城市”主题交流研讨。

  企业观察报记者从论坛现场了解到,作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但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比如信息孤岛问题、安全保障问题,基础研究较弱问题等。归根结底,则应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并集合力量,提升中国信息化产品国产化的能力和水平。

  论坛结束前,钟山院士代表与会院士发布了《中国(北京)智慧城市院士论坛倡议书》。

  智慧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需的最强引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于其成因的分析很多,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快速发展的世界与落后的世界管理模式之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智慧化是解决世界管理难题的唯一途径。”

  姜景山表示,“智慧化”应用前景广阔,国家智慧化能够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智慧化能够降本增效,改善消费者的体验;应用到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则是有效破解城市病的良方。

  姜景山认为,目前中国四个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如果能把智慧城市切实推动起来,不仅能够带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将成为中国提振内需的最强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表示,所谓智慧城市,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能力、全面感知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约有1000多个城市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亚太地区约占51%,以中国为首。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

  加上此前公布的名单,中国被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已接近300个。其中,太原、广州、徐州、临沂、郑州等已初步完成设计。

  对此,与会的院士一致表示,这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由概念转为具体落实,将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陈鲸预测说,一座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有望带动80亿-100亿元的投资。预计未来至少将带来万亿元的投资。

  “不仅新城区有建设智慧城市的需求,老城区的智慧化改造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承办此次论坛的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翔表示。

  “届时,市民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知道哪里的停车场有空位,附近哪个洗手间最干净,甚至可以查询到各个景区及游乐场即时游客人数以决定自己的出行计划”。陈鲸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使得未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百花齐放仍需“东风”吹送,制度建设、技术提升很关键

  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与会院士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从规划到现实的道路还很漫长,一系列制度性、技术性的难题有待破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认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城市数据相对孤立,不向外界开放,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致使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受到影响。“没有大数据,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空架子”。

  对于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陈鲸分析称,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管理问题,需要打破政府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已制定完整的数据开放计划,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开放计划。“我们国家进度比较缓慢,也相对比较落后,应尽快制定我国数据开放计划”,陈鲸表示。

  陈鲸认为,大数据是国家资源,既要开放,又要可视化。“法律法规要跟上,不要一味怕出问题,更不能固步自封。要在开放过程中不断修正。”

  除此之外,与会院士提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还包括数据量大而无序、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不安全、隐私权和产权易受侵犯等问题。这需要在标准、法律、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上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展更为深入地探索和实践。

  此外,周翔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还包括基础研究薄弱、缺乏信息共享标准等技术挑战。

  在诸多技术难题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最在意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倪光南表示,传统产业的全球化是可以的,但信息产业应该是例外。因为购买来的信息产品很可能留有后门,这样开发者就有可能远程控制。倪光南表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所以“美国的信息产品几乎全部都是国产。”

  他表示,为了保证智慧城市的安全,不一定要实现全盘国产,但至少要依法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控。

  “所谓自主可控,至少要包括五个维度。”倪光南说,一是知识产权自主可控,二是能力自主可控,三是发展自主可控,即不仅着眼于当下也要着眼未来。四是供应链自主可控,有些关键部件一定要实现国产化,即使标准低一些也可以。五是国产资质自主可控,“美国的标准是50%以上增值在本土才算国产。”

  为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水平,倪光南建议,应该学习开发北斗系统的经验,集合全国的技术力量,开发一套较为成熟的国产操作系统,两三种较好的CPU,在政府机关和部队等重要机构推广。



关于国视|法律声明|新闻中心|人才招聘|联系我们|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