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依靠科技创新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
2015-04-21 08:55:55 来源:金融时报

  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日趋同质化时代,谁占据了金融科技的制高点,谁也就拥有了赢得市场竞争的利器。而对于像郑州银行这样正经历着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中小银行而言,创新科技的不断突破无疑强力助推着这家城商行事业的不断腾跃。事实上,郑州银行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的“高可用”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自身灾备难题,也为我国金融行业业务灾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并因此备受科技金融业界的关注。

  因地制宜

  开创中小银行灾备新模式

  作为经营风险和处理信息的专业机构,当前的银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计算机系统。而随着银行业务的急剧扩展与信息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信息系统承载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信息系统失效的影响也随之同步扩大——信息科技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主要风险之一。

  与此同时,伴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实现,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技术风险也相对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则将导致银行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业务的处理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因而,加强关键科技系统建设,提前作好灾难突发时的应对准备,正成为当下我国银行业信息部门急需解决的课题。事实上,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银行站上了全国中小银行业务连续性建设探索的最前沿。

  “我们始终坚持进行金融业务发展创新,截至2014年12月底,郑州银行资产规模达到2037亿元,存款余额1662亿元,贷款余额780亿元,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都在40%左右。从2000年起,郑州银行就把科技兴行作为首要的战略定位,为保证全行业务连续性运行,郑州银行适时启动了同城应用级灾备中心的建设。”郑州银行一位高管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业内介绍,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灾备系统防范的灾难事件大多定位于恐怖袭击、地震、陨石碰撞等破坏性极大的小概率事件,对于某套系统崩溃等小概率事件作用并不大。

  此外,对于城商行这样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受核心技术、资金投入、技术人员数量及国内环境的限制,大多数灾备体系建设仅仅以满足监管层面的达标要求为目的。其结果是既不能应对破坏性强的小概率事件,也不能防范单个系统故障,实用性仍然较差。

  2012年11月,郑州银行经过努力,完成了7套关键性业务系统的切换演练,标志着该行搭建的一套适合中小银行关键业务的“高可用”平台系统基本完成。

  “作为战略性和基础性项目,本系统的建设用有限的资金完成了一套既能防范大灾难的小概率事件,又能防范单个信息系统局部故障的平台系统。”郑州银行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姜涛介绍说,“高可用”系统横跨生产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为国内首例。在确保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零丢失、操作简单、其它关联信息系统配置无需更改的情况下,多个信息系统或整个平台内的所有系统从生产数据中心切换至同城灾备中心,单个信息系统在6分钟就可完成切换。

  创新为王

  开拓业务连续性管理新思路

  “和其他银行相比,郑州银行解决业务连续性的思路不同——其他银行一般都是用灾备来作为业务连续性的基础技术支撑,而我们是采用"高可用"平台来保障关键业务系统持续运行,从而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技术目标。”郑州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通过思路创新和集成创新,“高可用”平台下的关键业务系统达到了数据零丢失、部署零距离、切换零变更和客户零感知的应用目标。

  据了解,传统的灾备中心主要有两种模式:双活和站点切换模式。双活模式费用及技术要求极高,城商行很难做到;站点模式是主备模式,用于应对小概率的大灾难性事件效果尚可,但对于单一系统故障支持力度不足。

  而关键业务系统“高可用”平台的解决思路是将平台横跨在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之上,平台内的关键业务系统可以任意运行在生产中心或同城灾备中心。无论是单一关键业务系统,还是多个关键业务系统,甚至是整个“高可用”平台内的所有系统,都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或手动随时切换。在这样的新架构下,“高可用”平台不仅能用于应对小概率的灾难性事件,而且能够解决概率较高的单一关键业务系统故障,极大提高了同城灾备中心的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 “高可用”平台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同时还做到了客户零感知。“由于"高可用"平台不仅降低了切换风险,而且很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只要是对外服务有异常,都有另外两个节点可以接管服务。系统可迅速定位故障点,为高管层提供明确的决策支持赢得时间。”郑州银行相关技术人员透露,在具体切换测试中,轻量级应用 2分钟切换成功,每一个应用的实际切换时间不超过6分钟;在实施业务系统转换时,服务终端配置信息等无需做任何更改,仅有数分钟网络中断,绝大多数客户几乎感知不到,更不会引起猜疑和恐慌。

  科技兴行

  开启金融科技探索新模式

  自2013年1月完全上线以来,“高可用”系统运行稳定,在郑州银行组织的多次实战演练中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4年12月,郑州银行已经启动了关于“高可用”平台的相关专利申请。

  “郑州银行是全国金融领域首家采用覆盖传输虚拟化的先进技术来建设业务灾备数据中心的银行,银行的业务可以瞬间在主备数据库中心切换,大幅度提高了银行业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能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郑州银行的业务灾备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将对整个金融行业业务灾备的发展提供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高可用”平台使得灾情处理便捷高效、实用性强。由于大部分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只要是对外服务有异常,都有另外两个节点可以接管测试对比,迅速定位故障点,为高管层提供明确的决策支持;需要切换的时候,具体操作人员只要一个系统管理员即可,技术上无需其他人员的参与,减少了协调的复杂度、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高可用”平台实现了同一个业务系统服务IP可以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来回漂移;业务系统切换时,其对外服务IP不变,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无需做任何调整即可正常提供服务。该平台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降低了业务系统切换时的复杂度,简化了业务系统的切换过程,也降低了切换风险。

  另一个明显优点则是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灾难发生时的损失。“在具体操作上,系统平台只需要一个系统管理员就可以了,对比以前所需要的数据库管理员、存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开发商、应用管理员、业务人员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力成本节约了数十倍之多。”郑州银行科技开发部相关人士介绍说,由于大破坏小概率事件基本不可能发生,单点故障、系统、应用等事故较少发生,系统平台在这方面的优势尤其明显。


关于国视|法律声明|新闻中心|人才招聘|联系我们|下载中心